close
今天要來談股票估值...這對我和多數投資友人相信都是一件很頭痛的事情...如果我知道某一檔股票的價值...我當然可以決定要買進或者賣出...問題是怎麼估呀?
 
很多投資人喜歡用本益比(P/E)....問題是大多數成長股或者轉機股都還在虧損...哪來的本益比呀?去年台股中漲勢最驚人的四大慘業買進的最佳時機應該是在去年上半年...你敢買嗎?每一家都還在虧損中...怎麼給本益比?
 
即使是有本益比的上巿公司...那到底是要買高本益比公司還是低本益比公司?這也很難講?像TPK若投資人在去年第一季(2012年EPS 42.24元)P/E 不到15倍的時候買進...你看會套的有多深. 台灣的上巿櫃公司多半是景氣循環股...其實最佳的買進時機應該是在景氣谷底且本益本最高(或甚至是還在虧損中)的上市櫃公司...然後賣在本益比最低的時候. 
 
有些投資人喜歡買低股價淨值比(P/B) 的公司...這對長線的價值投資人可能很適合...但是在多頭市場時...這一類型股票通常不受到巿場的傾睞...喜歡買進低P/B 值公司的投資人可能要熬得過"別人的股票漲...我的卻不漲"的漫長歲月了...尤其大多頭一走往往就是好幾年...我看去年獲利不佳的多半是這一類型的投資人.
 
另外一種是巴菲特比較偏好的估值方法...貼現現金流量法(Discounted Cash flow)...
簡單地說 , 現金流量的原理是計算未來的現金收入(future free cash flow)...然後再用貼現率...折價成為目前的價值 (net present value). 貼現現金流量公式如下: 
 
image    
  • P—企業的評估值;
  • n—資產(企業)的壽命;
  • CFt資產 (企業)在t時刻產生的現金流

 r—反映預期現金流的折現率

 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在實務上困難重重...這裡有幾個問題:

 
1、未來每年的free cash flow 必須是正的...如果FCF是負值的,那沒什麼好預測的.
 
2、FCF的成長必須穩定...如果FCF成長不穩定...那預測結果會差異很大.
 
3、FCF 的複合增長率愈高...愈難估...預測失準的可能性愈高. 即使像Google 或者是Apple 這種有很寬廣護城河的公司...有哪位投資人敢那麼篤定它們未來10-20年的FCF 複合增長率在30%以上嗎?
 
剛好我偏好或持有的成長股多半有上面三個問題...那麼我應該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呢?
 
1、尋找趨勢向上的產業
一般來講該產業未來5~10年的複合成長率應該至少有15%...且滲透率愈低愈好...10%到50% 的滲透率為佳...滲透率太低了產業可能還沒有成形...風險太高. 若超過50%了...產業進入成熟期...獲利也不好. 舉例手機產業...在先進國家幾乎已經是人手一機了...這時候手機硬體製造商大概已經沒搞頭...HTC 若沒有好的低階手機策略...進軍新興國家...要東山在起我看難度很高.
 
2、尋找趨勢向上的產業裡FCF複合增長率維持30%以上的快速成長股
這30% 的複合成長率至少要維持5~10年...ok...我承認這是最主觀且一廂情願的變數...也是最被價值型投資人所最垢病的部份. 投資人必須對總體經濟、產業前景、企業的競爭優勢、商業模式、甚至成本結構等因素要弄得一清二楚。沒有興趣且沒有耐心作功課的投資人恐怕只好選擇放棄成長股.
 
3、低通膨環境或貨幣寬鬆政府政策有利估值
「貼現現金流量法」的一個重要變數是貼現率...貼現率愈小...換算成現值愈大.巴菲特使用的貼現率(我書上看到的^^)是以美國30年期的政府公債殖利率來估值...昨天收盤的殖利率是3.79%...這數字遠低於歷史平均水準.
 
不過我還是得要提醒投資人不要過於強調數字...沒有人可以算得完全精確...我在此想套一段巴菲特和孟格在1996年波克夏‧海瑟威公司年會上的對話作為結語:
 
孟格:我們這兒有種「扳手指算術」的風氣,巴菲特老是在講現金流量折現,可是我從沒看他計算過……
 
巴菲特:沒錯,我的計算有點像自動執行的反射動作,要是得拿紙筆實際寫下,思考起來就太仔細了。應該直接就對你尖叫:你的安全邊際有這麼大!!
 
一檔值得投資的上市公司股票...它的安全邊際應該大到無需精算它的FCF未來自由現金流量...就讓人尖叫的... 另外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當通貨膨脹升高或貨幣緊縮時...投資人要非常小心...因為這代表貼現率會變大...公司貼現後的現值(net present value) 也將變小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bra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